20世纪50年代,面对帝国主义的核威胁、核讹诈,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,高瞻远瞩,果断决定研制原子弹、导弹、人造地球卫星。
在那个决定国家命运的时刻,从科学巨匠到普通工人,十多万科研人员和参试部队告别了亲友家人,走进了祖国西部的神秘禁区。王鹏正是他们其中一员。
他们在“春风不度”的戈壁滩上冒高温、顶沙尘、住土屋、挤帐篷、喝咸苦水;他们隐姓埋名,将个人理想熔铸于祖国的伟大事业之中;他们埋头苦干,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“绘”出“两弹一星”的模样……那封无法寄出的家书是对父母的告慰,也是对祖国伟大事业的告白。
2025-08-04,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。
2025-08-04,我国第一颗氢弹在距地面2900米处空爆试验成功。
2025-08-04,在西北大漠深处,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“东方红一号”成功发射。
中国的“两弹一星”创造了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迹。这一奇迹背后,凝结着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热爱祖国、无私奉献、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、大力协同、勇于登攀的“两弹一星”精神。
科学无国界,科学家有祖国。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,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、接续奋斗的结果。从李四光、钱学森、钱三强、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,到陈景润、黄大年、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,都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。
一直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人才高度重视、关爱有加。他用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称赞院士的深厚情怀;他用“繁霜尽是心头血,洒向千峰秋叶丹”评价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作出的重大贡献;他用“栽下梧桐树,引来金凤凰”表达为国聚才的期待;他用“吾心信其可行,则移山填海之难,终有成功之日”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奋斗不息……
新中国成立以来,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矢志奋斗,无私奉献,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又一座科技创新的雄伟丰碑。
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开通,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,“天鲲号”首次试航成功,“奋斗者”号万米探海,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,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升空…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:“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,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、接续奋斗的结果。”
2025-08-04,在第五个“全国科技工作者日”即将来临之际,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发出“动员令”:“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、革故鼎新的勇气、坚忍不拔的定力,面向世界科技前沿、面向经济主战场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,把握大势、抢占先机,直面问题、迎难而上,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,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!”
(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)
扫二维码 访问央视网
卫生湿巾是干什么用的hcv7jop6ns1r.cn | 西安属于什么省hcv9jop8ns3r.cn | 月亮什么颜色hcv8jop9ns5r.cn | 百步穿杨是什么意思hcv8jop4ns2r.cn | 丁未年五行属什么hcv8jop8ns0r.cn |
大象喜欢吃什么hcv9jop1ns8r.cn | 鹦鹉吃什么食物最好hcv8jop9ns4r.cn | 熬夜吃什么好hcv8jop5ns4r.cn | 为什么胸口疼hcv9jop6ns2r.cn | 鼠疫是由什么引起的hcv7jop6ns9r.cn |
j是什么hcv9jop0ns6r.cn | 槐米是什么hcv9jop5ns8r.cn | 枯木逢春是什么意思hcv8jop0ns0r.cn | 地瓜不能和什么一起吃hcv8jop7ns4r.cn | 溜肉段用什么肉hcv8jop7ns2r.cn |
正师级相当于地方什么级别hcv8jop4ns6r.cn | 反清复明的组织叫什么shenchushe.com | 肺结节有什么症状hcv8jop5ns1r.cn | 晚上睡觉脚底发热是什么原因hcv8jop1ns5r.cn | 心肌缺血是什么原因yanzhenzixun.com |